时至今日,这场由美国“对等关税”行政令而起的舆论风暴已经进入了“平缓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企业的真实困境。
10%、34%、50%、125%一直到昨日245%⋯⋯加关税、反制、再加关税、再反制,再加......直到中国表态“不再理会”以及“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明确回应,才让这场关税混战的关注点从政治较量转为了实际操作层面的企业生存问题。
无疑,过去两周是中国外贸企业的至暗时刻。企业的真实状态究竟如何?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预期?是寝食难安还是直接躺平?抱怨还是自救?硬刚还是沉默?义乌、温州、广州、绍兴等地作为外贸重点地区,陆续传出了真实的声音。
义乌:AI赋能开拓全球市场
“卖全球、买全球”的浙江义乌,关联着我国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汇集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2024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689.30亿元,同比增长18.2%,是浙江省整体进出口规模的12.7%,足见份量之重。
“对等关税”来袭,这里遭遇的是正面冲击。
然而,今天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大楼里,每天早晨八点半,“外语晨练基地”准时开始上课,几百位义乌老板娘在这里学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现在再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长期努力,起作用了。义乌的企业一直在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已经形成的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给了企业面对当下困境仍能从容不迫的底气。
而春节挂起的AI风也在义乌直接落了地,已有上万家商户借助AI做贸易,自己录下中文视频,AI可以帮你转成36种语言。面对贸易壁垒,义乌的企业和商户早已学会了见招拆招以及快速反应。
抱怨很少,讨论更多的还是“出路”。
做了多年全球贸易的义乌人,已经习惯了“迎难而上”,毕竟新老义乌人,都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而是在与风浪搏杀中一次次打开新天地。
作为义乌市场的运营主体,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基于义乌市场出口结构多元化、供应链韧性突出等特点,结合当前经营数据,公司认为此次关税政策调整对整体业务无实质性影响,对义乌出口影响有限。
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持续为义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在贸易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AI出海、人民币出海和品牌出海正成为义乌市场的新亮点。
绍兴柯桥: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掌握着全球约四分之一的面料交易。
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轻纺城千万家商户中的一员,“对等关税”令颁布之后,公司的电商办公室的繁忙依旧,通话声此起彼伏。而公司总经理杨伟正带着团队在哈萨克斯坦考察市场,其表现得非常理智:“作为一家以外贸为主的现代家纺企业,受美国滥施关税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但是,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化挑战为机遇。”去年,该公司窗帘总销售额8.7亿元,美国市场占总销售额的35%。目前,部分美国订单停止生产,处于观望状态。
“经常有美国客户说,我们中国的产品性价比是最高的。”杨伟表示,现在美国亚马逊平台窗帘类产品的十强中,就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来自柯桥,因此,中国卖家掌握一定的议价权,存在靠提高售价对冲关税成本上涨的可能。
但单纯依赖提价并非长久之计。
还是那句老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去开发新市场,就一个机会都没有。
“这两天刚刚拜访了哈萨克斯坦国家投资局,了解市场环境和投资前景。”杨伟和团队,最近一个月里已经出差了好几趟,计划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看看非美国市场的市场潜力,寻找新的商机。
早在去年,浙江易灿纺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开始布局,董事长罗丽琴带领团队频繁前往世界各地考察市场潜力,寻找新的商机。从亚洲到非洲,都留下了他们开拓市场的足迹。“没想到的是,当初这些未雨筹谋的举措,竟然成为企业当下抵御外贸风险的‘杀手锏’。”罗丽琴表示。
温州:企业挺直脊梁,机构服务跟上
被誉为“世界的温州”也正在经历这场风暴,但其外贸企业则显得更加“强硬”。
德赛集团是温州一家从事鞋类外贸30多年的制鞋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文杰表示:早在去年底,该公司的美线订单已经排至今年6月。但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这些订单的生产正处于停滞状态。公司负责人表示,最近有美国客人提出,已经生产的这些订单货放着也是库存, 半价卖给他们。但被企业果断拒绝了。企业负责人介绍,美国品牌的压力大于中国制造,作为中国企业,中国人,脊梁骨一定要正,在这个时候,一定是大家万众一心挺下去的。
而温州当地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也立即行动,温州市贸促会聚焦关税、贸易摩擦开展商法服务活动,精心组织举办涉外商事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暨原产地证业务培训,就中美贸易摩擦、企业海外投资、关税筹划等企业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开展面对面交流,企业代表直呼及时。
广州:拥抱新科技 开拓非洲市场
广州作为国内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中国的“南大门”,近期其外贸行业形势也备受关注。
位于广州越秀区的迦南美地国际采购中心,又被称作“迦南外贸服装城”,是一家主要经营外贸服装的批发中心,曾获得“外商必逛商场”的称号。经过市场定位和时间的调整,目前,这里的客人已经大部分来自非洲,而迦南外贸服装城也成为“非洲及中东对华贸易协会”会员单位。
对于关税的问题,服装城商户表示影响不大,“我们的主阵地在非洲和中东,特别是在非洲十分畅销,来自欧美客户的占比相对较少。目前有个别美国客户的采购意向因关税而处于观望状态,但我们绝不会因为关税而给予他们低于其他客户的报价。”
广州速鲨鱼网络科技公司是一家从淘宝店转型外贸的企业,做OEM童装,2023年公司做到了SHEIN童装类目的前两名。公司创始人张海涵是山东人,“美国关税大棒落地后,对我们服装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取消T86的800美金快递免税政策,要知道美国市场占了POD市场需求的50%左右,这对我们将来的业务会带来很大冲击,所以接下来我会考虑开拓非洲新市场。”
张海涵说:“在外贸市场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企业应当避免因短期政策波动而过度悲观,同时做好自己,通过技术创新(如AI设计工具、柔性供应链)提升自身议价能力。”
据悉,这个85后已经跑上 AI 驱动新赛道,通过更个性化的小单定制,把广东T恤卖得更有“含金量”。“中国的外贸青年都在抓AI风口,我们也更喜欢用有AI能力的产品来帮我们货通全球,比如AI智能客服,可以7*24小时随时帮解决问题!”
以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企业所表现出来的韧性,不只属于地方经济。这种敢闯敢试、抓得住机遇、扛得住风浪,遇到难题总能先想出路的惯性,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太多太多。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阿里巴巴、京东、盒马、永辉等互联网平台近期密集推出扶持政策,通过流量倾斜、资金支持、品牌孵化等举措,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24小时入驻通道,减免年费、提供AI工具及专项采购资金等具体措施正在惠及外贸转内销的企业。
浙江省商务、财政等部门正在完善储备政策,加强外贸运行监测预警。针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提供融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等专项服务。同时,积极通过进博会、链博会等国际经贸平台,为企业进口寻找新渠道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找到更多商机。